谢南星
《第二顿鞭子》

2012年11月10日 – 2013年1月13日
麦勒画廊 北京

新闻 - 中文

在当今,不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的其他地方,最有意思的画家们总是通过实验和创新去不断挖掘媒介的潜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谢南星(1970 年生于中国重庆;现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北京与成都)就是这样一位标新立异的艺术家。此次在麦勒画廊的个展《第二顿鞭子》将展出谢南星近期创作的两个系列的大尺寸油画作品。其中一个系列我们可以称之为“Canvas Prints”(编者:画布印刷),该系列的作品看起来星星点点。随着观看的时间,画布表面的斑点和形状构成了观众眼中最生动鲜活的画面。展览中的另外一个系列和室内设计目录上的插图有关,谢南星通过一些个人化和历史的参照,从而将图片中的这些空间赋予了一些特别的味道。在主题上,两个系列都在探究艺术家一直都在关注的“灰烬”或“尘埃”。

《第二顿鞭子》展览的作品并没有明明白白地提到某个人们熟悉的故事。相反,我们不得不去努力观看展现
在我们面前的图景。为了创造这一效果,谢南星在笔刷和最终呈现作品的画布之间放了另外一块粗糙的画布;颜料在被涂抹的过程中透过画布渗透到作品表面,最终勾勒出一个个朦朦胧胧的形象。当你用心去看这些作品时,一些造型便从绘画的“尘埃”中浮现出来:你能辨认出挤奶女工的身影,迪斯尼里的七个小矮人正在调皮捣蛋。和谢南星以前的作品一样,这些场景充斥着各种欲望和暴力的暗示。然而在这种被拆解的状态下,它们并无法传递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就像一片很久以前就易名了的疆土,看着那份精致而详尽的地图,虽然我们只能想象那到底是些什么地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美学价值的欣赏。

德国文化批评家及建筑师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1889 – 1966)曾说过:“空间影像是一个社会的梦境。不论在何处对些影像里的晦涩信息进行破译,人们总能触摸到社会现实的真谛。”1《炫色
家居》是即将要进行室内装修的人会参考的一本书,对于谢南星而言,那些晦涩的信息就铭刻在书中那些看起来设计时尚的房间里。谢南星选取了一部分书上的图片并进行了调整,并运用到最新展览的四幅油画作品中。这些油画作品和中国新贵阶层的品味“无关”,谢南星感兴趣的是这些最无伤大雅的图片上也零零星星地布满了各种和个人以及艺术史相关的符号。这里包含着对20 世纪初期对前卫艺术的珍贵怀想;因此,《即兴第500 号(遗忘)》(2011 年,布面油画,190 x 290 cm)的名字里的讽刺暗指俄罗斯艺术先驱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即兴创作》,这是康定斯基从1910 年开始创作的系列编号作品,这些即兴之作旨在向日常商业文化的物质主义反击。在他的另一幅作品《立体之夜》(2011 年,布面油画,185 x 265 cm)中,这里的“晦涩信息”又变得非常私人化。空间里幽闭的蓝色阴霾与2008 年的《第一顿鞭子》系列作品非常相似。在该系列作品中,起居室的墙壁上家居上浮现出艺术家最亲近的家人的脸孔,好似萦绕在房间里的幽灵。

看过谢南星早期作品(不管是复制品,还是一些大型国际展览,比如1999 年第48 届威尼斯双年展和2007年第12 届卡塞尔文献展中展出的作品)的人,很容易就能回想起他的绘画作品中奇异的美,那些画布作品很少直接给我们传递什么,但是却让我们回味无穷。如果他最新的作品和以前的那些看起来不太一样的话,那是因为谢南星拒绝陷入某种标志性的风格。《第二顿鞭子》里展出的新作品也许为我们提供的是视觉文化的“灰烬”,而整个展览却得以让我们直接凝视那团火焰。

文:丁达韦
翻译:杨菲

下载

新闻稿(中文,PDF)

活动信息

开幕式: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下午4点到7点